文章缩略图

在发生重大灾难时,如何正确使用无线电

2025-03-15 10:35:05 基础知识分享 15458 阅读需78分钟
图标
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03-15 10:35:05已经过去了36天 请注意内容时效性

热度 130 评论 0 点赞0

在发生重大灾难时,如何正确使用无线电

当重大灾难发生时,电力中断、通信基站损毁、手机网络瘫痪往往是无法避免的连锁反应。此时,无线电作为最基础的通信工具之一,却能突破地理限制和基础设施依赖,成为连接生命线的关键纽带。从地震到洪水,从台风到山火,无数案例证明,掌握无线电的正确使用方法,不仅能提升个人生存概率,更能为救援行动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支持。

一、无线电的独特优势与基本原则

在发生重大灾难时,如何正确使用无线电

在灾难场景中,无线电的不可替代性源于其物理特性。与依赖光纤和基站的现代通信技术不同,无线电波能通过大气层反射、地表衍射等方式传播,即使在地面设施全毁的情况下,手持设备也能实现短距离通信,车载电台或固定中继站更可构建区域通信网络。2021年河南洪灾期间,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VHF频段搭建的临时通信网,成功协助救援队定位了17个受困村庄。

使用无线电需遵循四大核心原则:

  1. 保持冷静有序‌:慌乱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占用关键频道或耗尽电力,需预先制定通信计划;

  2. 遵守通信法规‌:国际电信联盟划定的紧急频段(如HF 14.300MHz、VHF 146.520MHz)必须严格用于救灾,避免干扰救援通信;

  3. 电力管理优先‌:关闭非必要功能,采用间歇性开机策略,将设备续航时间延长3-5倍;

  4. 信息简明精准‌:采用标准通信模板(如SOS、坐标通报格式),每条信息控制在20秒内,确保关键数据完整传递。

二、设备准备与快速部署

日常准备直接影响灾难时的通信效能。建议家庭至少配备两类设备:5W功率以上的手持对讲机(覆盖3-5公里)、带短波功能的应急电台(如ICOM IC-705)。设备应存放在防震防水容器中,配套折叠式偶极天线、太阳能充电板、碱性电池组形成完整套件,每月进行开机检测和30分钟通联测试。

突发灾难后的黄金1小时内,操作流程需分步执行:首先开启设备扫描预存频点,若未收到信号,立即切换至国际遇险频率发送求救信息;在建筑物倒塌场景中,寻找高层窗口或金属框架结构以增强信号辐射;野外环境可利用树木悬挂天线,通过高度增益提升通信距离。

三、不同场景下的实战策略

城市废墟环境‌:钢筋混凝土会严重衰减UHF信号,建议采用VHF频段(136-174MHz)配合垂直极化天线。2023年土耳其地震中,救援队通过车载中继台将地下15米处的幸存者信号成功转发至地面指挥部。若遇多楼层搜救,可采用"通信接力"模式,每层部署操作员进行信号中转。

洪水与山地灾害‌:水体会吸收高频电波,此时应优先使用短波(如20米波段),利用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视距通信。尼泊尔2015年地震后,业余无线电组织通过14.300MHz频段,用30瓦功率成功联系到2000公里外的印度救援中心。

大规模疏散场景‌:建立分级通信网络至关重要。基层单位使用民用对讲机(如宝锋UV-5R)进行百米级联络;社区指挥点通过车载电台连接各小组;区域中心则用短波设备与外界保持联系。日本311海啸期间,这种三级网络体系曾支撑起超过8万人的疏散通信需求。

四、提升通信效能的进阶技巧

  1. 天线优化‌:用铜线制作1/4波长应急天线,可使手持设备通信距离提升50%;

  2. 数字模式应用‌:FT8等弱信号模式在同等功率下,比语音通信有效距离增加3倍;

  3. 地波利用‌:沿海地区可借助盐分较高的地表传导特性,实现VHF频段的超视距传播;

  4. 协作网络‌:与周边操作者约定定时守听(如每整点前10分钟),大幅降低设备功耗。

五、风险规避与伦理规范

无线电救灾绝非无限制的自由通信。2017年墨西哥地震中就曾出现民用频道被无关通话阻塞的教训。操作者必须坚守以下底线:绝不占用已确认的救援专用频点;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;在收到更强信号时主动避让优先级通信。同时要注意电磁暴露安全,手持设备发射时距离头部至少2厘米,固定电台周边1米内不应有持续暴露人员。

灾难应对能力的提升,本质上是将技术工具转化为生存智慧的进程。定期参与应急通信演练,考取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,学习莫尔斯电码等基础技能,这些准备看似微不足道,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扭转生死。当现代通信基础设施失效时,掌握无线电通信技能的人类,依然保有向文明世界发出呼唤的能力——这种能力,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投入与守护。


继续阅读本文相关话题
更多推荐
发表评论

共有[ 0 ]人发表了评论

🥰 😎 😀 😘 😱 🤨 🥵 😔 😤 😡 😭 🥱 🤡 ☠️ 💖 🤖 💢 💥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期待您的声音!
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